GGV跟了两年多的亮风台,怎么用工程师情怀做AR?

发布时间:

:本文来源于36氪(http://36kr.com/p/5040216.html

  

文章摘要:学霸团队+落地的商业模式+思路清晰的投资人,亮风台有望于明年二季度发布早期成熟版AR眼镜。

  

11月27日,国内 AR 技术公司亮风台正式对外展示了 HiAR Glasses 增强现实智能眼镜(原型机),并称将在明年3、4月 推出第二代优化产品,有望于明年下半年开始量产。此外,公司还在其 AR 开发平台 HiAR 中增加了优化版 Unity 编辑器,宣布其 HiAR SDK 对外开放免费试用通道。

  

发布会上亮风台还宣布获得来自 GGV(纪源资本)的数千万元 A+ 轮融资。

  

 ▌ 关于 HiAR Glasses

  

此智能眼镜选用了分辨率 1024×768 的索尼 OLED 屏幕,以及注塑工艺的半透明镜片,可实现双目正视显示、光学图像与现实世界相融合。同时配有 RGB 和红外深度摄像头,未来将支持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手势识别、触摸识别等人机交互方式(目前原型机已内置麦克风和深度摄像头,但软件识别引擎尚未完成),内置九轴陀螺仪,可进行实时定位与形态计算。眼镜内置基于 Android 定制的系统。

  

遮光镜片为曲面不可拆卸,镜架为金属材料,电池集成在 “外挂” 触控板之内、待机时间 6 小时。此外,我们在产品宣传中看到了 SIM 卡槽,它可以支持移动通话、移动蜂窝网络,也可以通过 WiFi、蓝牙连接其他设备。该产品由主要生产手机通讯产品的展唐科技代工。

  

亮风台创始人廖春元现场做了演示,戴上眼镜后可通过识别卡片来播放特定视频。在之后的体验中,我们发现官方所说的 “2.5 米外 60 寸图像” 效果基本可以实现,但需要在特定的光线(较暗)环境下才能正常观看 AR 呈像内容。另外,目前为止视频并不与触发卡片绑定,摄像头焦距限制卡片需要在特定距离摆放,而实际视频的感知距离较卡片位置更远,视频也不会随卡片的翻转、倾斜而变化,可能与 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部分平面识别算法未完善有关。

  

不过据廖春元所说,AR 识别、跟踪的功能已经可以实现,移动、倾斜卡片时时候也会随之变化,但眼镜硬件的跟踪反应速度较慢,在移动速度较快时便会自动切换至纯播放模式。

  

就眼镜产品而言,虽然 HiVR Glasses 已经在硬件上配置了麦克风、深度摄像头,但原型机还没有展现出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人机交互方式,在镜片厚度和眼镜重量方面也还存在优化空间。据称,功能成熟、符合早期客户需求的新款眼镜会在 2016 年二季度推出,而即将新加入亮风台的光学专家会改善机型的成像部分。

  

正如亮风台 COO 唐荣兴所说,这款原型机就像是爱因斯坦的 “三条腿小板凳”,虽然离成熟产品还很远,但正走在不断进步的路上。

  

 ▌ 关于 HiAR SDK

  

开放 SDK 是 AR 公司的普遍做法,HiAR 开放的 SDK 目前已有 Unity、微信、云识别和 H5 插件接口。而此次开放的 Unity 接口以及优化版的编辑器颇为关键,该编辑器可以实现单帧初始化、实时人脸识别,PC 端编辑器可实现所见即所得,并已开放免费申请试用。亮风台此举意在通过开放底层技术,降低内容厂商和开发者进入 AR 领域的门槛。

  

廖春元也提出了以智能眼镜、内容发布平台、软件系统、研发平台、芯片组成的生态系统策略,希望打造一个类似 Apple 的闭环。

  

 ▌ 关于亮风台

  

公司成立于 2012年,CEO 廖春元为清华大学学士、硕士,马里兰大学计算机博士,曾任富士施乐硅谷研究院科学家,为国家引进人才;COO 唐荣兴曾就职于英华达、清华同方、盛大创新院,曾参与 Plam、Apple、Ericsson 等移动设备开发,作为 CTO 联合创办过鱼游网络。两人为高中校友,“亮风台” 一名也取自多年前同学出游所登之山 “凉风台”。

  

在此轮 GGV 的投资之前,亮风台还分别拿到过来自美图的 A 轮融资(数千万元)、“初创” 人工智能基金的 pre-A 轮融资以及廖春元好友王讯的天使投资。

  

 ▌ 投资人 GGV 于立峰怎么看 AR 产业和亮风台?

  

发布会结束后,我们听 GGV 合伙人于立峰以投资人的角度谈了谈对 AR 产业走向的看法,以及为何投资亮风台,其思路颇有参考价值。

  

首先,AR 眼镜 Hands Free 的人机交互方式比智能手机更人性化,与现实世界的融合也比 VR 设备更加开放舒适。大众汽车近日宣布把 AR 眼镜定位生产线标配的消息,也给看好这个行业的人注了一针强心剂。不过 AR 产品从 Google Glass、Hololens 再到近日火爆的 Magic Leap 离终端用户都很远,AR 产品到底何时才能商业化?产业链上的角色怎么做才能推动商业化?

  

于立峰认为,大众汽车传达出了这样的信息——AR 产品生产技术正逐渐成熟并可以应用,但应用场景一定是从 B2B 开始,再拓展到 B2B2C 应用,最终做到面向 C 端用户。这是促进产业链成熟、教育用户的最好方式。另外,AR 产品成本、售价太高,比如 Hololens 价格高达 3000 美元,C 端用户是不会为不成熟的产品高价产品买账的,但大众汽车可以,因为它可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且培训员工比教育普通用户实施起来要容易。

  

B2B2C 的应用场景目前也更容易实现,比如应用在卢浮宫中,游客走到蒙娜丽莎前用手机亦或眼镜对准画像,在视觉中即可叠加出关于作品的各种信息,这种体验是语音讲解机给不了的。

  

亮风台产品虽然还不完善,但在国内已经属于第一梯队,预计明年年 底即可开发出 2B 的应用。AR 产业的爆发至少还要 3-5年,而开发平台的免费开放将让更多人参与推进这个产业。

  

此外,它挣钱的时间也是可以预见到的,比如手机软件开发包(SDK),教育、旅游、游戏领域的 2B 商业模式。

  

而于立峰认为,VR 的应用场景没有 AR 多,且产生内容的机制门槛太高、不会是人机交互的最终方式,故而直接越过此领域直接投资 AR 公司。实际上从 12年 就开始关注亮风台,刚开始时这家公司并没有想到做硬件,后来才逐步转为软件 + 软件 + 硬件这一离盈利更近的思路。其团队人员拥有各领域开发经验,可以实现很好的互补,虽然是学霸团队,但不执拗于工程师情怀,也愿意做离市场近一些的产品,执行力也非常高,今年6月 开始做硬件,半年之后的今天便推出了原型机。另外,此前美图的投资也能带来很多图形图像、音视频识别上的数据资源。这些背景坚定了于立峰投资亮风台的决心。

  

 ▌ 最后,关于亮风台的未来

  

廖春元认为,AR 产品若想在未来一段时间有所发展,还是要找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从 2B 出发,即使场景比较细分也要做到确实能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以小步快跑的方式不断迭代。而不会像 Google Glass 一样从一开始就定位过于宽泛。

  

廖春元把 AR 技术分为三大板块:智能图像识别、定位跟踪以及建模,前两者的结合适用于教育领域,而建模技术则更适用于机器人、游戏领域。亮风台虽对三者皆有涉猎,但从目前的卡片产品上来看还属于基于图像识别的 “约束性” 技术,就像我们上文所提,必须要通过卡片播放视频且图像无法与自然环境很好的融合。而 “非约束性” 的技术可以通过对环境的 3D 建模做出语义分析,并不需要特定的卡片即可呈现立体图像,这是亮风台需要突破的技术之一。

  

另外,任何 AR 产品都离不开 CG (Computer Graphics)、CV (Compuer Vision) 两方面,前者解决输入、后者解决输出,而亮风台更加注重 CV 的发展,也因此开放了 Unity 编辑器给其他人来做 CG 内容生成。

  

Google Glass 虽然经历一代的失败,但近期又传出正在研发头戴新品;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之前明确表示 HoloLens 会先进入企业市场,五年后才能成为消费产品;作为多数公司认定的未来交互方式,VR/AR 正在回归冷静重新,从 C 端暂时退回更务实的 B 端。相比 Magic Leap 和 Holoens 目前表现出的各有所长(Magic Leap 更重 CG、Holoens 更重 CV),亮风台公开展示的技术栈更完整,从软件、开发平台到硬件都能够独立支撑,至于能否被客户接受,还要看后期应用和内容的产业配合。

  • 合作咨询

    4000211680-1

  • 售后咨询

    4000211680-2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