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AR创业者的自白

发布时间:

以下文章来源于AI商业评论

  

  

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丰满,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骨感,它就在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
  

它是AR/VR。 

  

很多人都一定不会难忘,2015年暴风科技连续35个涨停板,开启了一场AR/VR科技狂欢,那时可谓雷军所讲的“风口上的猪”。

  

但风口被吹得愈高,往往也摔得愈惨。

  

一年后AR/VR泡沫破灭,大批公司死去,行业步入无尽寒冬,如漫天无际的雪白,看不见一丝绿意。

  

2016,2017,2018,2019……此后数年,无数AR/VR从业者,VC纷纷离去。

  

冬天也可以看见绚丽的色彩,只要你有一颗热忱的心。比如梵高,他的一生“冬天”很长,却用最美的色彩与世人传递最激情、最饱满的情感,创造传世巨作。

  

“我们经历过至暗时刻,是很痛苦的,但每个伟大的企业都必须要有这样的经历”,亮风台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廖春元很平静、积极看待这些年的行业起伏,“2018、2019年确实会有‘冬天’的感觉,没想到大家对科技发展高估两三年的变化,低估十年的变革。”

  

亮风台成立于2012年,即将跨入第十个年头。几经行业起落考验,团队愈加坚韧,对未来趋势也更加坚定,“AR是下一代交互入口和计算平台”。 

  

坚持“本分”

  

十年前,学术界比较清晰的共识,AR是颠覆手机的未来终端。它充满无尽想象空间,亦让无数投资者欣喜若狂。

  

资本入局吸引大批创业者涌入,2015、2016年行业迎来大爆发,大家都期待每家每人都搞一台AR设备,像手机一样普及。

  

但学术界与产业界隔着“崇山峻岭”。

  

AR商业化落地太难了。2017、2018年AR行业到达另外一个极端,“一无是处,大家觉得什么都不是”。

  

平静的海面下也暗流涌动。

  

技术仍在持续不断迭代,不论是光学、显示器,还是软件。

  

另外,市场的接受度也在改善,早期大家看到很多AR美颜、好玩的营销应用,现在它不仅好玩,也能对生产力有实实在在的帮助,可广泛应用于包括安防、工业、制造等领域。同时落地的过程又能反哺技术和产品的迭代。

  

“AR是我们创始团队的兴趣和专业,我们很享受这个过程,一定要务实”, 千帆过尽,亮风台联合创始人唐荣兴最大的感受是,坚持“本分”

  

廖春元补充说,“我们坚信这个行业内在的价值是有科学证明的,科学本身不会以个别人、一些人的主观意志或者是评判而改变。作为一个技术企业,我们坚持以一个科学的态度去看这个行业。如果产业需求和核心技术没有跟上,泡沫破灭也是迟早的事情。”

  

这是一条正确的路上,但只有剩者&胜者为王,机会出现的时候,就是厚积薄发的时候。

  

五年前,大家期待AR/VR靠C端大量爆发,但从技术、供应链、生态均不成熟。过去几年,光学显示、芯片、电池以及软件都有了进步,一批创业者尝试从B端、G端寻找出路。


B端、G端先爆发了!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而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那些熬过寒冬的创业者们终于看到“后天”的太阳—— AR的商业价值在B端和G端被先挖掘到了。

  

来看一个例子。

  

三一重工全球有将近50万台设备,虽然这些设备大部分都是联网,但当设备出现问题时,仍须派人到一线解决。

  

这种方式存在弊端:一方面不能及时响应,影响客户体验;另一方面成本高且效率低,尤其是跨国客户,由于当地的技术人员知识水平、技能较低,需要专家技术人员去到一线。

  

若用AR的方法,不仅可极大缩减响应时间,有些事情根本不用去,节省了人力成本——专家技术人员往往时间非常贵。

  

“原来十几个专家能支持十个客户,如果用AR技术,十个专家可支持一百个客户,这一百个客户可以是全球的”,廖春元说,“有一系列的客户采用这个服务去落实了。”

  

据悉,亮风台目前合作客户包括国家电网、海尔、格力、宝武钢铁、华菱湘钢、上汽通用、斗山机械等数千家企业,覆盖10亿终端用户,业务聚焦智能制造、公共安全、互动文娱、智慧城市四大板块。并与三大运营商、华为、宝信软件、海尔COSMOPlat、中睿信等各领域合作伙伴建立重要合作关系,联合打造“行业+AR”产品方案。

  

  

可以说,AR在B端和G端切实做到了降本增效,创造了效益和价值。这背后,也得益于全新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5G带来更大带宽、更低延迟、更广连接,能与AR很好融合。

  

5G可以把计算放在边缘侧,终端可以更好地面向轻量化、微型化发展。比如人脸检测放在边缘侧的NPU(神经网络芯片处理器)上,AR眼镜可以做轻量化、微型化设计,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很多终端需求需要实时交互的算法,因为延迟必须在端上去做,但同时移动端设备的电池有限,这是一个很大矛盾。如果结合5G的技术,把计算复杂度高、耗电量高在云端计算,有助于简化终端的设计。

  

另外,数据中心也为AR技术普及提供了巨大的算力支持。CPE源峰董事总经理庄永楠表示,“在基础设施层面,我们也在做一些光通信方面的投资,有源和无源芯片的投资,数据中心我们也做了一些,这是基础层。”

  

B端、G端的AR解决方案成本降低,加速了落地。

  

AR技术本身,包括芯片、光学、传感、交互、渲染这些技术,也都迭代到一定程度。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硬件适配,基于光学、电子的防抖可以更加清晰稳定。工厂里面是很噪杂的环境,结合语音识别可让师傅沟通更顺畅。

  

而且,软件OS层面如今可做到开机即用,像打开Windows一样打开物理空间。例如亮风台的AR远程通讯与协作平台HiLeia,推出物理世界的AR“便利贴”与“记事本”PinNotes,企业与用户可自主在现实物理空间中,针对具体设备与环境编辑、复制、粘贴各种多媒体内容,把数据留存与运行在工作现场和物理世界中。

  

这次新冠疫情也加速了AR应用落地,包括远程工业、远程医疗、安防的例子并不少见,李兰娟院士也应用了AR技术远程做诊断。

  

“不止是在To B、To G,相信未来在To C这一块儿,对于终端的优化也会起到作用。”廖春元说。

  

AR to C端助推器,不仅有5G和AR技术本身迭代,还有今年最火热的“元宇宙”。

  

元宇宙能带火AR to C吗?

  

《头号玩家》《失控玩家》等科幻电影的上映,让我们提前看到互联网的未来——元宇宙(Metaverse)。

  

9月8日,扎克伯格面向媒体表示,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Facebook拟在五年内转变为元宇宙公司。

  

字节跳动为了赶超元宇宙趋势,以90亿元人民币(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了VR硬件制造商 Pico,这是该公司实际价值的9倍。与此同时,AR/VR技术相关的公司万兴科技、华立科技、歌尔和完美世界,也在Pico收购后股价突然飙升。

  

  

知名外媒Forbes近日发文《2022年人工智能的七大趋势》认为,AI+元宇宙是2022年人工智能发展七大趋势之一。它将有助于创造在线环境,发挥我们的创造力,我们很可能习惯于与 AI 生物共享我们的元宇宙环境。AI不仅能帮我们完成工作,还能在我们想要放松时,成为我们打网球或玩国际象棋游戏的伙伴。

  

显然,元宇宙相关的产业链将吸引更多的资源注入。另一方面也要冷静看待,元宇宙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相互融合,在内容上、产品形态以及技术方面都具有一定门槛,产业链成熟还需要一个过程。

  

黄仁勋GTC 2021被誉为史上最成功的“造假”发布会,过去三个月,完全没人发现有任何不对劲的地方。视频中黄仁勋不仅是假的,身上的招牌皮衣、背后的壁炉与厨房,还有桌上每件物品,全部都是软件渲染(Render)出来的仿真画面。

  

为了完整模拟黄仁勋的外表和身形,本人必须先拍摄上千张照片,完成素材建模后,团队通过多个AI模块与动作捕捉器,让“数字老黄”配合讲稿内容,做出正确唇形与相应手势。最后通过NVIDIA Omniverse平台,让“数字老黄”在各种角度光线下都毫无破绽。

  

而要打造这样的虚拟视频,耗费的人力、时间与成本,比起直接让老黄上台演讲高出好几倍。

  

 “我们要理性和冷静看待元宇宙,通向元宇宙的路径上,每一步工作都要务实,只有通过长期技术积累和顺势而为,才能把握最后的爆发。”廖春元说。

  

“我们依然觉得离我们心目中To C的硬件、软件还有距离,务实一点来讲,我们对C端要保持高度的关注,但是当前以To B、To G的落地为主,两者有相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们会很谨慎。”

  

  

资本如何看待元宇宙?

  

CPE源峰董事总经理庄永楠认为,“我们更关注元宇宙的底层,包括基础设施、芯片、软件平台层。AR是元宇宙的一部分,从估值的角度来看,目前AR市场上整体的估值趋势,还是向相对比较合理和理性的方向在发展。”

  

苹果产品一直被认为科技消费产品的风向标。近日,美国《时代》杂志对库克进行了专访,当被问及AR技术是否就是人们所说的“元宇宙”时,库克强调称“不,我们只叫它AR”。显然,苹果并不想去蹭元宇宙热点。

  

9 月 9 日,官方报纸《证券时报》的头版评论警告投资人不要投资元宇宙,文章警告说:目前所谓“元宇宙”还处于萌芽阶段,各项技术大部分还处于点状发展的状态,离“聚点成网”、真正成为一个“宇宙”,还有非常远的距离。毕竟投资不是虚拟世界的游戏,而是真金白银的投入,盲目追捧元宇宙这种宏大而虚幻的概念,最终受伤的可能是自己的钱袋子。

  

但这并没有阻止电动汽车等其他技术领域考虑进入元宇宙。“消费电子正在发生重大转变”,蔚来资本管理合伙人朱岩表示, “AR/VR开始进入每个家庭,有望成为智能生活的新纽带。”

  

他继续说道:“我们看好AR/VR眼镜在汽车上的应用,尤其是车内娱乐的应用。我们期待看到 Nreal 成为行业领导者,加速推动智能交通和智能城市的发展。”

  

本周,AR技术公司Nreal宣布完成超过1亿美元的C轮融资,蔚来资本是领投方之一。

  

无论元宇宙是风潮还是噱头,AR在B端、G端的应用已经是事实,有很多落地的案例。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于立峰表示,“消费端未来十年也会逐步成熟起来。我们看到一个潮头在汹涌过来,我们远远已经看见潮了,什么时候成为一个大浪,需要一个预判,到底是两年、三年,还是五年,这个我们很难说。”

  

写在最后

  

今年以来,AR/VR公司获得融资和收购的消息不断。

  

亮风台近日宣布完成C+轮2.7亿元融资,由CPE源峰领投,晶凯资本、源慧资本、大观资本、清控银杏、普超资本等跟投。

  

AR技术公司Nreal也宣布完成超过1亿美元的C轮融资。这轮融资由马云的云峰基金、鸿泰基金和电动汽车公司蔚来的投资部门蔚来资本共同领投。该公司现在的估值约为7亿美元。

  

此外,苹果今年上半年收购了位于加利福尼亚的虚拟现实公司 NextVR,半导体巨头高通收购从事AR开发工具包的 Wikitude,字节跳动以90亿人民币价格收购Pico……

  

据IT桔子统计,上半年国内获得融资的AR/VR企业超过20家。

  

IDC预计,未来五年中国AR市场将增长68%。全球AR市场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307亿美元,到2024年将接近3000亿美元

  

据Digitimes报道,苹果的一款AR头显设备最快将于明年第一季度发布。届时,AR可能在C端迎来井喷式发展。

  

一个新的技术周期开始了,Are you ready?

  • 合作咨询

    4000211680-1

  • 售后咨询

    4000211680-2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信息